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90)
- Feb 26 Fri 2016 00:29
美軍司令:將在南海執行海空航行任務
- Feb 24 Wed 2016 23:09
雲林水燦林國小模範生李柏逸拒絕領獎
雲林縣水燦林國小今年1月選出全校模範生代表六年級的李柏逸,其父親李明遠日前與李柏逸談論到台北市長柯文哲之前有意取消模範生表揚,被家長抗議,問李柏逸的想法,兒子說「你覺得我快樂嗎?」他認為模範生是一種標籤,「全班前三名的名次排行都取消了,改為成績優異和進步獎,為何還有模範生的存在?」他被選上後一舉一動被放大鏡檢視,他覺得,真正該被表揚的是自立自強的學生,而不是生長在家庭資源豐富的孩子,他拒絕校長到家貼紅榜,更不會參加縣政府的兒童節表揚大會,李明遠支持孩子的想法。雲林縣府教育處長邱孝文表示,尊重學生的意見,現在是多元化社會,每個人都有不同看法,且學校的模範生代表是各校選拔出來,縣府只是統一表揚。
雲林縣水燦林國小學生李柏逸連續兩年當選模範生,今年更榮獲校代表。記者姜宜菁/攝影
分享
雲林縣水燦林國小縣代表模範生李柏逸拒絕學校到家貼紅榜,學校改以在校門口道賀。記者姜宜菁/攝影
分享- Feb 22 Mon 2016 07:49
瑞芳火把節登場 500人像火龍
- Feb 21 Sun 2016 01:36
過濾器 吳鳳蔡阿嘎拍片 宣傳台灣燈會
中國時報【甘嘉雯、蔡依珍╱桃園報導】
- Feb 19 Fri 2016 00:19
掌握5個戀愛相處之道
- Feb 19 Fri 2016 00:18
中國哪個年齡段的男人最苦逼?
- Feb 19 Fri 2016 00:17
古代的中國人為何對貓不待見?
中國人現在是對貓很喜愛的了;在眾多家庭寵物中,不管是數量還是程度,都是僅次於狗的。而在中國很久的歷史以來,中國人都是對貓並不待見的。比如,著名的傳統十二生肖裡就沒有貓;在人們平日的說話與故事裡,總認為貓是一種很怪異、陰冷、神秘、不好的動物,所以常常是避而遠之、很不喜歡,比如“夜貓子”(其實就是貓頭鷹)的外號,比如“ 貓哭老鼠”、“ 貓鼠同眠”、“ 爭貓丟牛”、“ 照貓畫虎”等成語,比如“ 貓膩”、“ 貓尿”、“ 貓步”、“ 貓食”、“ 貓腰”、“貓叫春”等說法,以及“貓狸換太子”之類的古代傳奇。尤其與貓有些聯繫的貓頭鷹,更為人們所討厭、恐懼。這是為什麼呢?
- Feb 19 Fri 2016 00:16
女友仗著是處女結婚漫天要價
- Feb 01 Mon 2016 19:01
研究/戀愛和吃甜食都會活化「那裡」?
圖片來源/Pedro Ribeiro Simões(CC BY-SA 2.0)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若戀愛是個跨越文化的人類特徵,那麼肯定對人類有益,有數項研究便找到了支持此說法的證據。戀愛的一向好處就是能使人活力充沛。西安大略大學心理學家證明了此項道理,正在談戀愛的受試者想到愛人時,血糖指數會高於想起與普通朋友進行喜好活動時。高血糖指數能讓受試者感覺活力充沛,同時也符合他們開心的心情。我們繼續看看愛人血流的研究吧,研究顯示戀愛時血流裡的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也會增加。此物質是一種神經滋養素(neurotrophins),這種分子可以在發育期間使神經元(大腦細胞)成長,形成縝密的連結網絡,此外還能幫助我們應付焦慮與其他情緒。此結果是義大利帕維亞大學的研究員所發現的。他們找來了「愛到無可救藥」的受試者,交往期間少於六個月。比起穩定交往兩年半以上的受試者、或是單身受試者,熱戀時期血液中的神經生長因子指數較高。戀情長短竟然會造成此般差異,證明了只有剛開始戀愛時神經生長因子會增加。這個效應相當強烈,熱戀越濃烈,神經生長因子的指數就越高。不過,受試者繼續交往一年,並重新接受測試後,不僅發現他們熱戀的程度下降了,神經生長因子指數也跟著減少。現在的神經生長因子指數與當初測試的單身男女相同。看來神經生長因子指數只會在熱戀期增加,以提供心理助益,幫忙處理展開新社交羈絆的壓力。另外,戀愛還能活化大腦的獎賞迴路,帶來另一個好處。看來戀愛真的能讓全世界更甜美。你可能聽過「戀愛的感覺很甜」(暗示戀愛嚐起來是甜味的)、「酸葡萄」(暗示嫉妒)以及「氣到全身發燙」(暗示憤怒有溫度)等譬喻。國立新加坡大學的研究員想探討這些譬喻究竟是否是從生活經驗當中而生。他們進行了一項實驗,調查戀愛感能否讓人對甜味更敏銳。他們請受試者寫下體會戀愛感的一次經驗,同時請另一批受試者描述新加坡的地標(如壯觀的華聯銀行大廈),以作為比較組。描述戀愛感的受試者將酸甜糖果、一塊苦味的明治森永巧克力、甚至是白開水都評為甜味。受試者似乎將戀愛與甜味連結在一塊兒,因為戀愛和吃甜食都可以活化腦中的獎賞迴路(即為我稍早提到的迴路系統)。《壞習慣的正面力量?:科學認證!壞習慣其實好處多多》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最重要的研究結果或許為,戀愛一開始的階段可以對長期關係有正面影響(與稍早提到溫情愛的問題相比)。蘇黎世大學醫院的一名精神病學家調查了超過六百人,發現跟摯愛結婚的人會感到較高的滿足感,否則不然。除此之外,如果曾深愛過伴侶,則會讓長期關係有更高的滿足感,沒愛過伴侶則不然。驚人的是,一見鍾情也可以提供相同的滿足感,一般的戀愛感則需要兩個月以上的時間培養。所以,雖然戀愛有其缺陷,但是「愛到無可救藥」的戀情卻會替長期關係建立良好的基礎。(本文出自《壞習慣的正面力量?》,理查.史提芬斯 著,時報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